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好些年前,曾经在某次会议上听过一个在NGO工作的人吐槽:“ 我们去政府办事、谈项目、找合作,经常遇到的情况是,中国官员只要听到我们‘非政府组织’那个‘非政府’就要皱眉头,看得出来他们心里就已经心存怀疑,甚至是反感戒备了。”
当时还是零几年,尚处于政策都还认同和鼓励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时候。所以我听了也没多少感觉,就幼稚地认为因为NGO是新鲜事物,还处于本土化阶段,大家都需要时间磨合,未来应该会顺利发展的。
这也不能完全赖我幼稚,第一,我那会确实还年轻;第二,当时中国社会以及中文互联网还处于是一边倒吹米国、吹西方的时候,看看那会《读者》《意林》多好卖,古早网络公知多走红就知道了。而且当年“小政府大社会”这句话在学术界随处可见,几乎成了社科的万金油理论,但凡与社会治理、政府管理、公共事业、社会福利、社会工作等等领域有关的论文基本都有这句话。
那社会该怎么成其为“大”呢?不就是要由种种非政府的力量有效补充乃至于主要承担嘛。00年代到10年代早期,这种观念可以说在中国社会大行其道,所以才会对其加以鼓励。当时不只我还不太懂得国际风云险恶,各种包藏祸心,也可以说整个中国社会对于某些组织都缺乏基本的认识和防备。也就是最近10年,画皮绷不住了,马脚渐渐露了,在国内外各种表演轮番上场了,经过现实教育,大家才对某些组织的性质和目的有了更清楚的认识。
所以,今天就得说那时中国官员们的皱眉头、怀疑、反感、戒备都是有道理、有见地、有责任心的。
标签: